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發表時間:2025年7月12日點擊:310
夏種夏管,是全年農業生產的“中場關鍵戰”,直接關系到秋糧收成乃至全年糧食安全。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所屬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農集團”)搶抓農時,整合應用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全方位向科技要產能,助力夯實豐收基礎。
新技術提升品質
在江西贛州,百香果已經成為繼柑橘、臍橙后又一主導產業。近日,位于贛州南康區大坪鄉的“中國農資”百香果示范園里,種植的15000株百香果長勢喜人,7月底即將迎來豐收。
百香果被譽為“維C之王”,深受消費者喜愛,是當地農戶寄予厚望的“致富果”。然而,百香果對生長環境極為敏感,“好吃不好種”成為困擾種植戶的難題。南康區種植戶因缺乏系統種植知識,一些百香果園面臨葉子發黃、果實畸形、根系腐爛等問題,產量和品質受到較為嚴重的影響。
針對這些問題,中國農資(尋烏)為農服務中心迅速響應,組建了技術團隊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工作,通過科學調配肥料配方,調節植株生長節奏,促進養分均衡吸收。尋烏為農服務中心負責人張琪介紹說,為從根本上提升種植戶的技術水平,尋烏為農服務中心構建起“培訓+實踐+服務”的技術幫扶體系。一方面,開展百香果種植專題技術培訓會,圍繞選種育苗、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關鍵環節,進行實操指導;另一方面,聯合當地種植大戶打造示范園,定期組織周邊農戶參觀,現場展示試驗效果對比,詳細講解提高產量品質、降低成本的技術措施和管理經驗。同時,運營“百香果技術助農群”,技術人員在群內定期分享種植經驗,并實時解答種植戶遇到的問題,實現24小時技術響應。
“以前不懂科學種植,走了很多彎路,現在有了服務中心的指導,不僅果子品質好了,成本也降低了。”示范園種植戶朱芳權笑著說道。
張琪說,下一步尋烏為農服務中心將在當地積極推廣“脫毒種苗+標準化種植+產銷對接”的全產業鏈模式,持續深化技術下沉服務,讓百香果真正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黃金果”。
新產品助產增收
6月以來,受持續高溫天氣影響,河南省信陽市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稻薊馬等病蟲害滋生蔓延風險加劇。為保障水稻健康成長,中國農資信陽為農服務中心搶抓晴好天氣,制定了飛防打藥和小分子有機碳源水溶肥相結合的增產方案,提高了水稻抗病性和抗逆環境適應力。
信陽為農服務中心農技人員林彬說,應用該方案10天后,示范田的水稻相比對照田葉色更濃綠,莖稈基部粗度增加0.1至0.2厘米,且莖稈韌性更強,須根數量比對照組多15%,主根長度增加20%,展現出良好的生長態勢,預計秋收水稻畝產量能增加10%-15%。
今年以來,憑借小分子碳源水溶肥在小麥、水稻等農作物上展現出的優良效果,并結合過硬的綜合為農服務能力,信陽為農服務中心土地托管服務范圍增加了13個鄉鎮,托管面積超過4萬畝。
新方案直擊要害
夏日驕陽似火,云南普洱的鄉村田野間洋溢著豐收的希望——漫山遍野的人參果綴滿枝頭,在濃綠的葉幕間閃爍著誘人的光澤。然而,普洱的夏季向來是高溫與多雨交織的氣候天氣,給當地人參果種植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疫病、葉斑病等病害易在高濕環境中滋生蔓延,飛虱、蚜蟲等蟲害也趁勢肆虐,成為制約產量與品質的“攔路虎”。
為破解這些難題,中農集團所屬中農聯合公司云南技術團隊頂著烈日穿梭其間,針對病蟲害難防難治的痛點開展專項試驗。結合普洱獨特的海拔、濕度與光照條件,量身定制科學的防治方案,通過現場示范,手把手教農戶掌握農藥精準配比、選擇合適的施藥時間和方法,讓每一次防治都能直擊要害。
連日來,這支技術團隊的足跡遍布普洱7個鄉鎮,與10余個種植合作社緊密協作。看得見的變化正在田間地頭悄然發生:農戶們的種植管理水平得到較大提升,單批果畝產量從800千克提高至1000千克;人參果的甜度與品相同步升級,精品果占比從70%提高至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