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南遭遇了罕見的極端強降雨災害。災情之后的核心任務就是恢復農業生產,河南作為國家“糧倉”,在國家糧食安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農集團作為涉農企業,有責任和義務全力幫助受災群眾盡快恢復生產生活,最大程度減輕災情帶來的農業損失。中農集團駐豫單位在做好內部防汛、保障安全生產的同時,迅速投入當地抗洪救災工作,積極支援災后恢復生產。
中農控股在豫單位組成救災小組
災害發生的第一時間,中農控股農業服務事業部、連云港分公司、漯河中農緊急組成臨時救災小組,迅速制定了救援的緊急預案,發動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深入救援一線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幫助農戶恢復生產生活。

面對強降雨天氣,五洲豐舞陽生產基地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針對重點區域氨站、鍋爐,從疏水、防雷擊等方面全面排查,確保汛期安全生產。

在做好各項安全保障措施的基礎上,五洲豐舞陽生產基地24小時安排專人值班值守,復合肥裝置和摻混肥裝置全部開足馬力生產,并緊急裝車發貨,全力支援災后恢復生產。
7月21日,漯河中農6號倉庫和9號倉庫積水嚴重,需要盡快轉移貨物,降低損失。公司立即組織車輛,與商戶一起轉移貨物,疏通排水,經過一上午的忙碌,受損商戶的貨物全部轉移完畢。21日晚,公司領導帶隊值班,保障庫區安全。

漯河中農北舞渡種植基地所在的泥河洼地區,是淮河上游沙潁河防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受災較嚴重,排水干渠積水全滿,渠水倒灌農田。

7月23日,雨剛一停止,種植基地立即組織員工開展耕地排澇工作,共組織3臺挖掘機,20余人,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經過3天的努力,漯河中農種植基地2817畝秋作物全部完成排澇,將損失降到了最低。
同時,漯河中農的無人機飛防團隊,針對水淹的玉米地塊,利用無人機噴灑速效葉面肥,以補充玉米營養,促進根、葉生長,增強植株抗逆性,延長葉片功能期,促進籽粒灌漿。

在平頂山寶豐縣、中牟縣等地,中農控股農業服務事業部與中國農資寶豐服務中心組織人員走訪棚區和大田了解災情,發放玉米、花生、大豆、蔬菜等作物的《災后生產恢復建議》明白紙,為農民普及災后補救措施知識。

“中農農業觀察”、“中農農業課堂”抖音號陸續發布了中農救災視頻,其中“中農小杜”災后技術指導視頻廣受好評。同時,為防止大災之后疫情爆發,寶豐服務中心在當地免費進行街道無人機消毒工作。
中農控股連云港公司駐河南業務人員利用海報、宣傳車輛等工具,宣傳雨后玉米、花生、蔬菜田間排澇和災后補救措施。在安陽縣曲溝鎮東夏寒村,中農控股連云港公司協助開展村民災后自救,組織三臺潛水泵抽排玉米地積水,免費為村民提供“中國農資”磷酸二氫鉀等肥料,并協助村民一起噴施。
中農立華助農災后恢復
位于賈魯河、潁河、沙河這三條河流交匯處的河南周口市,近段時間以來,賈魯河上游泄洪,對周口市的扶溝縣產生巨大影響。中農立華旗下中農普羅豐禾公司了解到扶溝縣曹里鄉、韭園鎮、柴崗鄉生活與抗洪物資緊缺之后,迅速安排河南駐地銷售人員連夜采購礦泉水、火腿腸、面包等生活物資和鐵鍬等抗洪工具,聯系運輸車輛,通過各種渠道千方百計將物資送到受災鄉鎮物資接收點,幫助當地種植戶災后恢復。

內黃縣的蔬菜大棚暴雨后也出現大面積水澇,當前正值秋延蔬菜移栽定植時期,水澇導致剛移栽的蔬菜苗出現大量死苗,種植戶損失嚴重。中農立華河南團隊第一時間來到內黃縣,幫助種植戶排水抗澇,并為他們送去了急需的生活物資,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7月25日,中農立華河南團隊來到受災嚴重的內黃縣亳城鄉石光村,進行水災后番茄幼苗救護指導,講解中農立華根系重塑解決方案,并協助農戶進行補苗工作,幫助他們盡快恢復生產,減輕災害損失。
中農聯合與經銷商共度難關
此次洪水災害中,中農聯合河南區域約有25家經銷商有不同程度受損,各區域業務人員與經銷商緊密聯系,全力以赴做好各項服務工作。密切關注降雨狀況,根據氣象預報采取措施,及時轉移農資貨物、傳授多雨季節農資產品防水防潮有效保存等知識信息,盡最大能力減少損失,幫助經銷商恢復正常經營。
中農聯合扶溝縣經銷商的農資倉庫與緊急泄洪流域賈魯河僅100米距離,面對河水上漲、河流泄洪對農資倉儲產生浸泡危險的預判,中農聯合中原部業務人員與經銷商將100余箱農資貨物轉移至安全區域,避免了農資產品防水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