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穆陽芬 編輯:原小瑛 發表時間:2021年6月21日點擊:163
作為中農控股農業服務事業部的“新鮮血液”,趙魯邦沉穩內斂,潛心在基層鍛煉業務技能。入職3年,他先后獲得中農控股“金苗獎”“青年標兵”等榮譽稱號。
到基層一線去
讀研期間,趙魯邦曾在陜西洛川的科技小院實習,通過實地調查研究,完成多篇蘋果施肥和病蟲害防治方面的專業論文。當時,趙魯邦調查了洛川縣鳳棲鎮、槐柏鎮等鄉鎮的98個蘋果園,針對當地不重視秋施基肥,追肥“一炮轟”;中微量元素投入不合理;為追求產量,盲目提高施肥量等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這些實踐經歷,堅定了他對專業的熱愛,也明確了走出校園后努力的方向。
比起在實驗室,趙魯邦更喜歡到離農民更近的地方,將專業理論運用于實踐,在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在畢業時,他決定深入到為農服務一線去歷練,去實現自我價值,而中農集團正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的平臺。
2018年,趙魯邦從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植物營養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通過校招進入中農控股。起初,他被分配在辦公室,后來隨著業務需要以及個人的職業規劃,他又從辦公室轉到市場技術服務和業務崗位。
“轉入基層市場工作后,每天都要接觸很多客戶,通過不同的方式滿足客戶的差異化需求,增強與客戶的黏性。這其中會遇到很多挑戰,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等著我去解決。”基層工作中形形色色的挑戰,激發了趙魯邦的斗志,也錘煉了他的能力。對他而言,業務崗位的工作更契合他為農服務的初心。
從小在農村長大,再加上農學專業出身,趙魯邦對農業和基層工作并不陌生。陜西白水縣農業服務中心是趙魯邦基層服務的第一站。蘋果是當地的重要經濟作物,但該中心的工作人員最初卻對蘋果種植技術、產品、營銷等比較生疏。趙魯邦為他們提供了針對性的指導與培訓,使該中心的托管服務能力和托管面積迅速提升。
初戰告捷,堅定了趙魯邦的信心,也為他日后的工作打開了局面。
以服務促業務
“我們的工作并不僅僅是給農戶提供肥料,而是要提供一套包括耕種管收各個環節的全程解決方案。就像漯河服務中心,目前托管了萬畝土地,種植小麥、玉米、高粱等作物。在整個農業生產過程中,我們不僅提供全程營養解決方案,還提供植保飛防、農業機械、農技培訓等專業的綜合農業服務。”談及為農服務,趙魯邦更看重的是通過服務解決痛點,讓農戶真正受益。
在市場上,除了需要用心了解當地的種植結構、用肥習慣、產品信息、價格體系等,還需要做示范觀摩會、田間指導、農技培訓等大量工作。此外,還要引領服務中心轉型升級。雖然學的就是農業,但在為農服務的實踐中,趙魯邦還是遇到了各種各樣未曾料想到的困難與挑戰。
“方法總比困難多。”每當遇到不順利的時候,趙魯邦總讓自己保持積極的心態,主動想辦法解決。趙魯邦說,做農服首先要有一份不服輸、不怕苦的激情與熱愛。面對不同的客戶,他以將心比心的方式去溝通,并竭盡所能提供差異化、個性化的解決方案,滿足客戶的需求。
“在工作中,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溝通確實是一門藝術。”趙魯邦感慨地說,“通過深入溝通,我們了解到客戶的需求和痛點,然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制定解決方案,進而以服務促業務,實現雙贏。”
在和農戶打交道的過程中,趙魯邦在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他也發現不少農戶對新產品和新技術的接受度偏低,甚至有排斥心理。“農業現代化離不開農民的‘現代化’,但幫助農民提升種植理念和種植水平這件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在基層不斷地宣傳推廣。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一點一點去引導農戶科學種植。”對于趙魯邦來說,為農服務不能急功近利,要多一點溝通,多一點理解,用堅持和耐心,用真誠和專業去打動農民。
在中農控股農業服務事業部副經理孫希園的眼里,趙魯邦懂技術、能吃苦、常下鄉,是一個懂農業、愛農民、愛農村的優秀人才。“現在的市場跟以前不同,我們需要通過更接地氣的服務模式,向農戶提供更科學高效的全程解決方案,因此非常需要像趙魯邦這樣的學農業、懂農業的人才服務基層。”孫希園說。
腳下有泥,心中有光。“只有走到基層一線,才能知道農民真正需要什么。”常年行走在田間地頭,趙魯邦的腳底沾滿了泥土,而他也通過一次次全心投入的田間指導、觀摩示范、農技培訓,將農業增產增收的希望之光帶給農民。
投身農服事業
2020年以來,趙魯邦穿梭于河南、陜西兩個區域,負責兩地中國農資®·服務中心的籌建工作。完成新服務中心的招商加盟、建設,并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服務中心實現良好運轉,這是趙魯邦自入職以來感到最有成就感的事。
萬事開頭難。中國農資®·服務中心的籌建工作千頭萬緒,前期的招商合作模式溝通對接、合作后服務中心運營指導監管,原料及產品等業務的日常對接,農化服務、土壤化驗培訓、配方制定等技術的協助指導、土地托管、訂單種植等新型服務形態的引導推廣等工作,都需要趙魯邦事無巨細地統籌協調。他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總結,對不同環節的困難各個擊破,最終圓滿完成了服務中心的建設、運營工作。目前,趙魯邦已經在河南區域協助建立了5家為農服務中心。在此過程中,他深刻感受到中農團隊的力量。
“作為新人,團隊的協助對我的成長有非常大的幫助。因為有中農集團強有力的后盾支撐,服務中心建設運營過程中的問題能夠通過系統優勢得到逐一解決。”趙魯邦深有感觸地說,“以我們中農控股農服事業部為例,有許多經驗豐富的前輩和技術專家,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他們都會幫我出謀劃策。”
從選擇了農學專業到如今投身農服事業,趙魯邦對農業有著一股日益堅毅的熱愛。作為公司的年輕力量,趙魯邦在工作實踐中逐漸明確了自己的責任,并主動承擔起一個年輕黨員該有的使命擔當。趙魯邦說:“基層農服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懷有一顆熱愛的心,肯鉆研,腳踏實地探索適合當地農業生產實際的服務模式,全心全意為種植戶服務。”
“在路上”,對于趙魯邦來說已是常態。采訪結束后,他背上雙肩包,和同事們匆匆踏上了從河南漯河趕往陜西渭南的列車,繼續開展“三夏”農服工作。
點擊此處查看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