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農控股 發表時間:2025年4月29日點擊:653
4月25日,“中國供銷服務林西縣萬畝密植玉米單產提升工程”啟動會在內蒙古林西縣新林鎮拉開帷幕。此次活動由林西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主辦,林西縣新林鎮人民政府承辦,中農控股和林西縣農牧局協辦。在活動現場,中農控股以專業的農業服務能力和先進的玉米密植精準調控技術打造的玉米提質增產成果成為矚目的焦點,贏得了與會者的贊譽和信賴。
全域聯動,大力推動玉米單產提升
赤峰市林西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主任孫國利表示,林西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會與中農這樣的優質農資供應企業緊密合作,優化供應鏈,保障農資質優價廉、配送及時,該項目將通過“試點示范+輻射帶動”模式,逐步擴大覆蓋范圍,探索供銷服務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的創新路徑。
新林鎮黨委書記李成華在致辭中表示,此次“中國供銷服務萬畝密植玉米單產提升工程”的啟動,對新林鎮是一次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新林鎮黨委、政府將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做好各項保障工作。
中農控股磷復肥事業部副經理王通表示,這次玉米單產提升工程以五星村試驗示范為切入點,通過實施“中國農資玉米提質增產專項行動”,踐行“產品服務化、服務方案化、方案科學化”理念,集成推廣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良融合”模式,強化基層服務能力。中農控股為農服務團隊將持續建設“三個中農”,實施“六個工程”,以農服生態圈為紐帶,與基層供銷合作社、社有企業及行業同仁共建合作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助力“農村美、農民富、農業強”目標落地。
技術驅動,玉米密植助農豐收穩糧倉
2024年,中農控股率先提出“玉米單產提升”專項行動,聚焦玉米主產區,在內蒙古、山東、遼寧等地開展“玉米單產提升”技術集成應用與推廣,其中,內蒙古東部地區種植面積大、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條件成熟,成為項目的重要試驗示范及推廣地區。
中農控股農業服務事業部副經理孫希園對密植玉米高產技術體系及實施路徑進行了深入解讀。他表示,為提升玉米單產水平,中農控股持續創新服務模式,率先構建了“1-6-10”農業服務技術模型。該模型通過整合測土配肥、優種選育、農機配套和科學管理四大要素,形成系統化技術解決方案。在具體實施層面,通過構建玉米產量精準調控系統,創新推出“肥料+滴灌+良種+配套管理技術”四位一體的服務套餐。該方案不僅實現了水肥精準施用與生長調控技術的有機結合,更依托“中國農資·為農服務中心”平臺體系,建立起覆蓋產前、產中、產后的全鏈條服務網絡,有效推動現代農業技術在玉米種植領域的落地應用。
中農控股農業服務事業部服務經理辛月介紹,2024年,中農控股在內蒙古赤峰松山區、林西縣、翁牛特旗等地建設了多個玉米密植技術示范田,總面積2000余畝。通過“合理增密+水肥精準調控+抗逆品種選育”的技術集成模式,示范田實現三大突破:第一,產量提升。密植技術應用比傳統種植模式增產15%-20%。第二,減肥增效。通過水肥一體化方案實施,水肥利用率提高30%。第三,效益提升。通過玉米合理密植,農戶每畝地增收150元——200元。這些數據為2025年密植技術推廣提供了堅實的數據支撐和案例基礎,同時,這一技術的應用,也是中農控股在玉米提質增產道路上邁出的堅實一步。
活動現場,玉米種植大戶代表講述了自己采用中農密植精準調控模式后取得的豐碩成果和寶貴經驗。這些生動的案例不僅讓與會者感受到了豐收的喜悅,也為大家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的玉米種植模式。
林西縣新林鎮五星村黨支部書記劉明介紹,在2024年農業生產中,該村依托中農控股提供的玉米密植水肥一體化技術,取得了顯著成效。村級示范田產量大幅提升,畝均增產幅度達10%-20%,穗粒數增長15%,玉米植株的抗倒伏率提高30%,為保障糧食穩產增產提供了堅實支撐。
展望未來,隨著廣大農戶的積極參與和技術創新的不斷涌動,中農控股將充分整合優勢力量,與林西縣供銷合作社、基層社及村集體形成多方聯動機制,以“四千工程”為載體,示范千畝百縣、培訓千場萬次、想盡千方百計、增產千家萬戶,構建玉米單產提升新范式,全力推進萬畝密植玉米單產提升工程,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作出更多貢獻。
活動當日,中農控股第三黨支部與林西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黨支部攜手舉辦“黨建賦能供銷社中農攜手興農業”聯學聯建主題活動。